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41792287-2011-00002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11年12月23日 00:00:00
发布机构
竹溪新闻网
文号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28日在竹溪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余世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2006年11月换届以来,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全省水电大县和茶叶强县”的目标,深入推进“工农对接”,大力实施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到2011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农村经济总收入、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38亿元、58亿元、3亿元、41亿元、70亿元、1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5倍、2.9倍、3倍、4.1倍、4.2倍、2.5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新农合试点先进县”、“全省绿化模范县”、“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先进县”、“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深入调整优化结构,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五年来,全县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13家,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29家。新增水电装机18.7万千瓦,全县水电总装机达到33万千瓦。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家,其中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家、3家和10家。形成了以华驰、创艺为主的甾体类激素原料加工产业链,以云浩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产业链。瑞城水泥厂建成投产,煤矿、板石加工企业产能逐步扩大。初步建立了水电、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矿产建材四大产业体系。工业园区实力增强,入园企业达到27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五年来,有5个产品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2个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认定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工程中心1个、校企研发中心2个,申请专利345项。先后关闭黄姜化工企业9家,淘汰立窑水泥厂1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均超额完成任务。
    (三)毫不放松“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预计到2011年底,粮食总产达到5亿斤、油料总产达到5000万斤。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8家,畜牧业产值达到5.6亿元。茶叶、魔芋、药材、烤烟等特色产业基地达到60万亩。五年来,发放农机补贴1277万元。完成省、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7个,改造高产农田1.5万亩。配套田间渠系164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除险加固4座小(一)型水库,全县38万亩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农民负担监管得到加强,落实各项惠农资金6.8亿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95个村,建设扶贫项目408个,扶贫搬迁2950户1.2万人,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万人。完成营造林35万亩,低产林改造5万亩,天然林保护300万亩,公益林建设60万亩,净增森林面积18万亩。竹房城镇带产业建设、集镇配套、片区改造、村庄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四)继续加强商贸流通建设,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五年来,商贸流通日趋繁荣,引进寿康、新合作等现代超市,新建农资店425家,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万台(件),累计发放补贴3000万元。房地产投资总额达到9亿元,开发商品房70万平方米, 建成溪城春天、金叶花园、塞纳左岸(长彬)等标准小区16个。制定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启动了偏头山、关垭子等景区建设。政合信用担保公司、农投公司、农村商业银行、汇金小额贷款公司先后组建成立。预计到2011年底,第三产业可实现增加值9亿元,是2006年的2.18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9亿元和17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4倍和2.2倍。
    (五)积极改善生活环境,城乡面貌明显改变。先后完成了广场公园、幸福路、城区人行道改造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8年荣获全省“楚天杯”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市级文明县城”。交通建设累计投资18.7亿元,总投入相当于上五年的5.7倍。谷竹高速和北环路开工建设,白竹路、兴界路等干线路网改造完成,龙王垭隧道、新洲大桥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竹溪河跃进桥段橡胶坝、竹溪河水坪段综合整治、城关防洪大堤五六期工程等一批城市防洪工程顺利完成。新建集中供水工程58处,解决了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扩建变电站2个,新增配变电容量1.3万千伏安,初步形成了以220千伏线路为主导,110千伏线路为骨架的供电网络。通讯传输网络、邮政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3.6万户,20户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六)大力提高项目投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五年来,先后申报项目750个,争取到位项目资金35亿元。实施项目72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竹溪河综合治理、1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医院迁建等一批骨干项目的实施,有力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瑞城水泥厂、武汉人福生物医药产业园、西部控股科技工业园、大明物流中心、亚之洲四星级酒店、旅游服务中心、白沙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招商到位。五年累计引进内资45亿元,利用外资1005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1363万美元。
    (七)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校安工程”建设试点县和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县项目相继争取到位并顺利实施,完成了县一中、职教中心、特校、幼儿园、潘口电站竹溪库区学校复建等“五大”迁建工程,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县一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新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采皇木摩崖石刻、关垭遗址等分别申报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农家书屋227家、农民健身场所41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新建了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完成了1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医疗环境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由23万人提高到29万人,参合率由84%提高到95%。人口计生责任体系和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万人次,8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万人次,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2.4亿元。相继成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年满60周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了按月发放。改扩建农村福利院22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308人。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和学生救助达到2万人,城乡低保对象达到4.2万人。残疾人事业和老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7亿元,发放贷款8041万元。建设廉租房5万平方米,困难群体住房逐步得到改善。完成了潘口电站竹溪库区和白沙等电站移民迁建工作,安置移民1.6万人,实现了平安搬迁、和谐搬迁目标。价格监管得到加强,物价总体水平保持稳定。“五五”普法全面完成。“平安竹溪”创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态势良好,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企业一套表改革稳步实施。财政及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大了对干部职工工资、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乡村运转等重点支出的投入力度,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招投标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审计和经济监督得到加强。出台了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决定,政府决策、审批、执法、监督等行为进一步规范。扎实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深入推进“六个专项治理”和“十个全覆盖”,政府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年来,累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04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616件, 办复率达100%,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8%以上。
    五年来,政府各个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外事、侨务、接待、盐务、地震、气象、人防、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民族宗教、驻外机构、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竹溪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县政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工农对接”,着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区域统筹、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环境创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六个重点,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一年来,县域经济运行良好。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一年来,项目建设推进有力。石漠化治理、产粮大县、小农水试点县、低丘岗地改造、水向路、北环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争取到位。金铜岭科技工业园、白沙电站等工业项目;大明物流中心、龙王垭生态观光茶园等商贸项目;橡胶坝一期工程、幸福西路、广场公园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老城区改造、城区供水管网延伸工程等民生项目;油茶、核桃产业基地和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为竹溪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邀请了香港皇冠集团、北京中绿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武汉保利集团等多家客商前来考察,引进了西部控股、武汉人福药业等一批资本雄厚的公司投资兴业,加快推进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一年来,竹房城镇带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完成了规划纲要和片区详规,敖家坝片区一期工程和6个集中居住示范小区基本完工,水坪、县河、中峰集镇配套建设顺利推进,13个村的环境连片治理全面完成。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着力办好九里岗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农村福利院改扩建、增加村级转移支付、教师周转房建设、安全饮水、农家书屋、扶贫搬迁、就业再就业、廉租房建设等十件实事。与此同时,我们成功举办了川陕鄂渝巴山地区护林联防委员会第53届会议暨“中国竹溪”首届饮食文化旅游节,圆满完成了潘口电站、白沙电站移民迁建任务,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五年的硕果令人鼓舞,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历届政府励精图治、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溪解放军战士、武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向所有关心支持竹溪改革发展事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实现富民强县、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善于捕捉和把握机遇,努力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形成狠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施,我们开发强度低的后发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竹房城镇带建设等战略的实施,将为我们打造中国绿谷、建设全省生态经济大县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谷竹高速、北环路等高等级公路的通车,将为我们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西部控股、武汉人福药业等一批公司入驻竹溪投资兴业,将为我们实施“工农对接”搭建广阔的平台。这一系列机遇,必将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看到有利形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我们建设用地和资金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周边县(市)竞相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能力不强;重大生产性项目不多,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繁重;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交通条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吸引外来投资的难度极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乏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手段弱化;干部解放思想的程度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执行能力亟待提高。
    各位代表,面对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转移目标;坚持优化发展环境,不转移矛盾;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不转移注意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努力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按照全县“十二五”规划和县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农对接”为抓手,以建设中国绿谷、培植全省生态经济大县为目标,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环境创优和机制创新,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优化工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山区城乡一体引领区、鄂渝陕毗邻地区农产品集散中心,全力打造“生态竹溪、能源竹溪、人文竹溪、宜居竹溪”。
    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实现年生产总值81亿元,年均增长16.3%;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1.3%;财政收入超过6亿元,年均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328亿元,年均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15元,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88元,年均增长12.5%;累计招商引资81亿元,年均增长12.5%;累计利用外资2890万美元,年均增长16.2%;累计外贸出口5270万美元,年均增长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省、市约束指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统筹发展,推进“一带两区”建设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实行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加快推进以竹房城镇带、特色资源开发区、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两区”建设。
    加快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按照“东拓西延、南北相连、城乡统筹、配套发展”的思路,以建设山水园林边贸县城为目标,大力建设“一河(竹溪河)两岸(竹溪河两岸)三区(东部船形寨、小河边新城区;中部烧田坝片区;西部西关片区)”,不断加大城市路网、管线、供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力争到2016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县城居住人口达到12万人。改善沿线乡镇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集镇承载能力;突出村庄整治、片区改造、产业建设、环境治理,提升竹房城镇带建设水平,致力于把产业基地建成观光园,把新农村建成风景点。通过3至5年时间的努力,逐步把竹房城镇带竹溪片区建成百里“宜居城镇带、产业聚集带、新农村示范带和生态文化旅游带”。
    加快推进中东部特色资源开发区建设。在中东部乡镇,依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资源开发区。大力发展茶叶、核桃、药材、烟叶等产业,建设高标准特色产业板块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充分利用鄂坪、潘口等水电站建设形成的库区,大力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生态观光等库区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园建设,培植生物质能源基地,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整合矿产开采加工企业,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形成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开发格局。加快集镇建设步伐,鼓励高山居民向集镇搬迁,每年支持1至2个乡镇实施集镇改造,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推进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在南部乡镇,以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大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加大原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与繁育,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把十八里长峡建成全县最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把向坝民歌与古朴的风俗、淳朴的民风相结合,进行包装推介,打造原生态向坝民歌文化。
    (二)围绕提速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坚持以农业促工业,以工业带农业,实现工业与农业对接、田间与车间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产业与项目对接,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发展壮大以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和矿产建材为主导的四大工业体系,到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完成白沙、洞沟、象鼻子等电站建设,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等新型能源项目。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以茶叶、魔芋、粮特、畜禽等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到2016年,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0家,实现产值20亿元。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业,重点开发黄姜、中药材系列产品,逐步将竹溪建成全国最大的甾体类激素药物基础原料生产基地。规范发展矿产建材业,进一步兼并整合煤炭、板石等资源开发,勘查、开发钛铁矿等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木丝水泥板等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中心平台作用,全力打造省级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园、西部控股科技工业园、人福黄姜产业园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园。不断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培育长江质量奖企业1个,武当质量奖企业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创建湖北名牌5个。积极争创驰名商标,力争创建省级著名商标20枚,国家级驰名商标1至2枚。
    壮大农业经济实力。推广科技种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年粮食、油料产量稳定在5亿斤、5000万斤以上。按照“南特北茶、适度兼抓”的思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建设以茶叶、核桃、药材、烟叶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100万亩。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全县规模养猪场(户)达到500个(户),其中"150"模式达到200个、"300"模式50个、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4个;规模养牛场185家;规模养羊场325家;规模蛋鸡场35家。
    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引进大型超市,优化批发市场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发展,提升餐饮、住宿、家政、休闲、文化娱乐业档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提高房屋开发品质,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不断创新金融体系,开发金融新产品,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十八里长峡、关垭子建成4A级旅游景区,偏头山森林公园、龙王垭观光茶园、鄂坪水上公园建成3A级旅游景区,新建2家四星级酒店。建设大明物流中心,使其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农产品集散中心。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三)围绕协调发展,着力改善城乡面貌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改善交通条件。以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为目标,畅通外出口、打通内循环,提高路网等级,打造三小时交通经济圈。完成兴界路、水向路、襄关路、汇两路、泉新路(丰天段)、广大路、丰瓦路、桃菜路、鲍双路(竹溪段)等“两纵七横”道路建设任务。确保北环路、谷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竹溪县物流中心站、黄龙高速客运站、新洲码头建设任务。到2016年,初步形成以305省道和谷竹高速公路为纽带,以通乡(镇)公路为骨架,以村级公路为支撑的交通网络。
    推进水利建设。坚持修复、管护、提高与发展并重,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16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推进竹溪河综合整治和汉江支流防洪工程建设。实施水源保障工程,启动县城水源地建设,完成龙坝水库库区水源治理工程。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新建3座小(一)型水库,完成6万亩基本农田小农水配套建设,改善12万亩基本农田的灌溉条件。基本建立科学的水利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提高土地保障能力。高标准实施低丘岗地改造、高产农田改造、南水北调汉江沿线重大工程土地整治和市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切实加强土地管理,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布局,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土地供给。
    抓好电网建设。加大电网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供电保障水平,初步建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网设施。到2016年,供电卡口、低电压、南部山区电力外送难等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
    完善通讯网络。加大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和邮政网络建设力度,加快网络建设向农村拓展,不断升级、完善网络体系。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提高综合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围绕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体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担保机制,拓展服务领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
    扩大投资规模。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推动水电资源、矿产资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立足特色资源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
    优化发展环境。创优政策环境,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的投资环境。创优服务环境,加大落实“两个隔离”制度和“五个一”服务机制的力度,为企业和客商节约时间及投资成本。创优人文环境,以建设"诚信竹溪"为目标,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营造诚信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
    (五)围绕和谐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打造中国绿谷为目标,创建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力度,扎实推进碳汇林和竹房城镇带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尽力做好国有林管护、生态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工作。完成沼气建设1万户,推进天宝、丰溪、桃源三个项目区小水电代燃料建设。继续实施南水北调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力度。扎实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不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实施校安工程和教师周转宿舍工程为契机,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为目标,以学校布局科学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均衡发展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学校安全,增强教育功能,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文体广电事业。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体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兴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全民健身中心、“山二黄”剧场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电视数字化建设,提高电视数字化率。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6年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完成中医院迁建,加快县医院改扩建步伐。加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急救、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体系建设,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提高劳动者就业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积极发展以养老、助残、救孤、济困等为主的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城乡居民(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面。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居有其所的目标。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完成整村推进55个村,扶贫搬迁2500户1万人,解决贫困人口5万人。
    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的矛盾调解、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特殊人群帮教、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社会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提升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树立大安全理念,构筑大监管网络,努力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生育行为,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深化“平安竹溪”创建,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六)围绕健康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积极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以人为本,建设执政为民的政府。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优先保障"“三农”"和民生事业的投入,多上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项目,多办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求真务实,建设勤政廉洁的政府。坚持调查研究,努力使政府工作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不做虚功,不搞形式主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每一个具体项目抓起,从每一个工作环节抓起,从涉及群众的每件实事抓起,推动各项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重大项目、工程建设领域、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肃财经纪律,制止铺张浪费,用公正、清廉的良好形象感召和凝聚各方力量。依法行政,建设民主法制的政府。依法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创新审批方式,精简审批事项,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审定。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积极采纳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政协建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三、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局影响全局,做好全年的工作,对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将以改革体制、改善环境、改进作风为抓手,着力抓好城乡统筹、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实现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实现生产总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201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166元,同比增长11%。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提高统筹城乡新水平
    推进产业建设。制定出台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奖励办法,大力发展以茶叶、中药材、核桃、蔬菜、贡米等为主的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合体,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实行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推进片区建设。每个乡镇确定1至2个重点工程,提升集镇承载能力。实施县河集镇西延扩建工程、龙坝集镇配套建设工程。抓好敖家坝片区一期工程建设的完善,启动二期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县河镇示范场,水坪镇前进村、大石门、金铜岭,中峰镇花桥寺和蒋家堰镇踩新桥片区建设。建设沿公路及河道为主的生态景观,以防洪、农田水利为主的配套设施。加快省级新农村试点镇水坪镇、16个县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按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开发思路,实施11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推进文明创建。以建设清洁家园、生态田园、文化乐园为目标,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和文明农户的创建评比,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抓好竹房城镇带沿线14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完善竹房城镇带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对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占道、私搭乱建、乱堆滥放进行整治。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投融资、社会管理、农民就业等工作机制,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
    (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新跨越
    加快工业发展。全年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实现利润2.3亿元。在水电产业上,完成周家垸、白果坪等电站扩容工程,加快洞沟、象鼻子等电站建设,确保白沙电站建成发电。在农产品加工产业上,抓好茶叶、魔芋、贡米、腐乳、银松果汁等生产线的扩能升级,全年新增农产品加工产值2.5亿元。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全力支持人福药业公司推进生物科技产业园、特色植物药加工园建设,整合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植物药GAP基地建设,建成200吨激素医药中间体提取生产线,全年新增医药化工产值3.5亿元。在矿产建材产业上,加快煤矿、板石资源整合步伐,全年新增矿产建材产值3亿元。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瑞城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整体开发金铜岭科技工业园,力争入园企业累计达到50家,年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培育骨干企业,力争瑞诚水泥和双竹魔芋面成为省级名牌产品。发展特色农业。稳定传统农业生产,推广科技种植,确保粮油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3万亩、24万亩。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新建茶叶基地2万亩、核桃2万亩、油茶1万亩;改造茶叶基地3.5万亩;巩固魔芋8万亩、药材10万亩(其中金银花2万亩)、蔬菜8万亩、烤烟3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力争全年猪牛羊禽出栏(笼)量分别达到35万头、1万头、4.6万只、145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7亿元。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分类经营和造林绿化工作。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低产林改造、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抓好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积极申报竹溪河上游湿地保护项目。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繁荣第三产业。推进偏头山、关垭古长城等景区建设。加快旅游服务中心、亚之洲等两个四星级酒店,50户生态农家小院和20家农家养生旅馆的建设。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3亿元。加快大明物流中心、绿谷中央城、竹溪商城、小商品城、建材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步伐。以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目标,大力发展餐饮、文化娱乐、信息服务、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等产业。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量,创新金融新产品,积极支持工行、建行恢复分支机构,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建设步伐。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借、用、还”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
    (三)扩大投资规模,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
    积极争取项目。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加强项目研究、筛选、论证和可研,进一步完善项目争取激励机制,主动争取、跟踪对接,力争全年纳入中央、省、市投资计划项目100个以上,确保全年争取项目资金达到20亿元以上。
    抓好招商引资。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全程服务、跟踪落实等有效措施,扩大招商区域,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大企业,盯住大项目,主动参加大型节会招商,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水平。重点抓好绿色食品加工、生态建设、低碳工业、现代农业、旅游开发、城市建设等招商项目,引资开发铁矿、煤矿、板石、石墨等矿产资源。依托金铜岭科技园优势平台,力争引进4家企业入园创业。确保全年引进内资12亿元,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外贸出口800万美元。
    高效推进项目。着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商贸流通、生态建设、民计民生为重点的项目建设。每个项目明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责任人、一个工作专班、制定一套方案,落实“两个隔离”制度,努力增强项目推进的工作合力。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宜居城乡新发展
    加快城镇建设。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区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城中村改造试点,加快西关街片区改造进度,实施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管道天然气、北环路连接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设6个宜居村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理顺和健全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城区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和市场环境整治。
    加快交通建设。积极做好谷竹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服务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加快北环路、龙王垭隧道建设步伐,整修扩建桃菜路、汇两路。完成水向路新洲至兵营段路面硬化、兵营至天宝段路基改造,推进大标路生态旅游公路、水向路渣渔河至泗庄段复建等工程。积极做好二级货运站和高速客运站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加快水利建设。启动自来水厂三期扩容工程和石庙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鸳鸯池水库,修复灌溉渠系338公里、山塘1650口。推进水坪、县河项目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泉溪项目区以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整治双河口段防洪工程和5000亩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
    加快国土项目建设。加大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力度,抓好4万亩低丘岗地改造和1万亩高山农田建设。实施龙坝、中峰、蒋家堰等3个乡镇的南水北调土地整理。积极争取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治理大裕沟村滑坡。
    加快电网建设。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蒋家堰110千伏变电站,扩容城关110千伏变电站,改造10千伏配网工程,架设守金店至葛洞42公里110千伏线路工程,提升电网供电服务能力。
    (五)着力改善民生,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
    开展全民创业。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城乡群众依托资源优势创业,引导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自主创业,激励企业进行二次创业。通过推动全民创业,努力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使各类创业主体各显其能、各展其才。完善社会保障。继续提高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扩大企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认真抓好省市养老保险统筹衔接和养老、医疗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工作。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抓好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城中村、危房改造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住房保障能力。积极争创国家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县。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救灾防灾、优抚安置体系,努力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发展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强化师资培训,狠抓校园安全管理,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吃上新鲜菜、放心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着力培养、引进一批科技人才。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县医院二级甲等标准化建设,完成县中医院迁建。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机制,妥善化解各类信访矛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安全标准,加强过程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传销等违法行为。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办好十件实事。县政府将继续办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①完成4万人安全饮水工程;②完成蒋家堰、中峰、水坪3所农村幼儿园建设;③建设保障房1000套;④实施城区橡胶坝二期工程;⑤完成扶贫搬迁500户2000人;⑥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人;⑦启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⑧抓好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⑨完成城区社区阵地建设;⑩健全失地农民基本生产生活保障机制。
    (六)加强政风建设,树立为民服务新形象
    切实转变作风。深入推进治庸问责工作,强化想干事的责任意识,提高能干事的责任能力,落实真干事的责任行为,建立可干事的责任制度,形成干成事的履职结果。加强效能建设。继续开展“提质提速提效”工程,大力提高机关的运行效率,从精简会议,转变文风入手,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实事、谋发展上。以从严控制“三公”支出,狠刹吃喝玩乐风为突破口,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地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落实责任,把任务量化到岗、细化到人,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实行重点工作定期督查、常规工作随时抽查,落实限时督办、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履职不到位、目标完不成、承诺不兑现的,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各位代表,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顺时势、聚民心、增合力,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新一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