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在竹溪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柯 尊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特大秋汛双重考验,凝心聚力、苦干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这一年,我们抓实项目、扩大投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省级和市级重点督办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50个县级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华彬VOSS矿泉水即将试产,“十巫”高速竹溪段控制红线初步划定,通用航空机场完成选址初勘,桃源至向坝二级公路、五峰山隧道等交通重点项目建成通车,鸳鸯池水库开工建设。3个项目入选国家PPP项目库,其中东城新区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全年争取到位各类支持资金45亿元,其中无偿扶持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10%。
深入实施开放招商。深化与密云、大冶等地的合作交流,顺利推进对口协作项目,形成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全年落地项目35个、投产项目12个,明阳风力发电、安徽菜大师、裕鑫食品、盘龙国瑞、慕百川服饰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
这一年,我们创新突破、加快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油生产得到巩固。建设产业基地19万亩,改造管护22万亩。新建改建养殖场94个。新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29家。竹溪贡米获评湖北十大名米,与梅子贡茶一道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央视再度聚焦竹溪蒸盆、竹溪魔芋。成功创建全国茶业扶贫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农业质效稳步提升,农村面貌有效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农”工作、科技创新在全省考核中分别进位17名、31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生态工业提档升级。新增市场主体9273家、规上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创建了一批名企名品,累计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湖北名牌10个,22个产品获得著名商标;顺溪公司晋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龙王垭、绿谷生物2家企业入选国家“星创天地”,人福、创艺两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全域旅游稳健起步。制定并实施“15315”计划,布局并启动全景竹溪建设。成功举办全国库钓邀请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龙王垭获评“全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点”,大石门获评省级“旅游名村”,汇湾河获评“湖北秀美水利风景区”,桃花岛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贡茶小镇”获批为全市首个且唯一的中国特色小镇。竹溪荣获“中国生态自然景观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候鸟旅居小城”称号,荣登“诗意田园”十佳榜首。
农村电商取得突破。深入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进军电商大平台,联结农村产供销,电商拉动农产品上行、助推精准扶贫效果凸显。全年实现网上交易3.3亿元。竹溪腐乳获评“湖北十佳地标好网货”。老家网获评“2017全国地市网络媒体最具创新力十强品牌”。团中央授予京东竹溪馆“全国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称号。竹溪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京东精准扶贫全国试点县”,农村电商物流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库。竹溪代表湖北入选全国电商扶贫“一县一品”“双11”央视专场展播活动。
这一年,我们协同发力、共建共享,城乡面貌大为改善。
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多规合一,全年评审规划方案60多个,完成城乡总规修编和2049城市战略规划初审。西关街返迁安置全面启动,烧田农贸市场、高桥广场公园、东风小游园等一批市政工程基本完工,新增城市绿地1万多平方米。建成竹房城镇带片区5个。一级路、宽界路、电网改造、河道治理、宽带入户等一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推进“六城联创”。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功,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新洲、向坝被评为国家级卫生乡镇,全县15个乡镇238个村分别被命名为市级以上生态村镇。
加强环境保护。实施“三廊”提档升级,造林5万亩,林相改造成效初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等制度,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整改。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严控污染排放,煤矿全部关停,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开展网箱治理,水域环境持续向好。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完成了135个村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这一年,我们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群众福祉有效增进。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统筹整合专项资金16.6亿元、其他各类扶贫资金25.7亿元,整县推进“十个到村到户”。建成农村公路1134公里、安全饮水工程223处、集中安置点414个,培植扶贫车间151个,脱贫基础进一步夯实。探索实施电商扶贫、文化扶贫、金融扶贫、保险扶贫、大众消费扶贫等扶贫方式,成功举办首届年货节,承办全国电商扶贫经验交流会、全省文化扶贫工作推进会。“脱贫攻坚年”活动成效明显,实现22个贫困村出列、15044人脱贫、24256人易地搬迁,如期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完成思源学校等46个学校建设项目,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复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高考综合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县一中毕业生毛旺考入清华大学。开展计划生育转型服务工作,启动225个村卫生室建设,市太和医院托管县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与县妇幼保健院组建医疗联合体,荣获“省级健康促进县”“全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称号,医改工作获省级表彰。完成关垭楚长城遗址文物本体保护和甘宗祠修复保护,全面实现农村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两馆一中心”投入使用,竹溪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就业77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4800多万元,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出台房地产去库存实施办法,棚户区改造开工7700户、完工5500户,群众住房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五项基本保险参保达57万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工作获省、市表彰。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落实,全年实施社会救助65000人次、困难移民救助3000人。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承办省、市药品安全应急演练及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底线。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控金融风险,再获“全省金融信用县”称号。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进平安创建,获评“市级优秀平安县”。开展安全维稳信访“五大行动”,重点时段进京赴省实现“零上访”目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7.3%,安全生产大局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人防、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竹溪获评“全省人防先进城市”。
这一年,我们规范管理、提升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推进廉政效能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深化政府工作五级廉政承诺制,加强履职尽责督促检查,集中治理作风建设突出问题,切实履行县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双随机、一公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三去一降一补”“营改增”等改革稳步推进,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质效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网站跻身“中国县市区政府网站综合实力50强”。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土地确权、不动产登记、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国有农林场、文体新广、医疗卫生、国资监管、监察体制、统计体制、供销社等各项改革。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顺利完成。
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深入推进“七五”普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与此同时,全县外事侨务接待、住房公积金、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机构编制、机关事务、共青团、地方志、工会、气象、档案、地震、老龄、物价、盐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全县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共同奋斗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溪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和心系家乡发展的老乡,向所有关心支持竹溪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们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竹溪的目标相比,还不充分;我们的城乡建管水平,与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有短板;我们的民生保障能力,与困难群体的需求相比,还不平衡;我们的政务服务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足。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我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勤奋的努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溪新征程。
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3%,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约束类指标控制在省、市指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脱贫攻坚,扩大扶贫新成果
聚焦“准实严”,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对标对表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用心用力推动扶贫举措落地见效。
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进“十个到村到户”,确保实现25000贫困人口脱贫,22个重点贫困村出列,所有重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全面完成20446户59429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对照大数据核查、第三方评估、专项审计、考核验收、巡视巡察反馈的突出问题,严格整改,销号管理,巩固成果。
提高扶贫效果。精准实施脱贫项目,加大扶贫产业投入,大力引进市场主体,引导贫困户多途径开展扶贫,实现就业增收。坚持扶贫先扶志,树立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的政策导向,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严防“坐在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脱贫依赖症;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对接贫困户技能需求,提供“菜单式”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动员各方力量、借助各种渠道、整合各类资源参与扶贫,构建社会大扶贫格局。
完善保障机制。建立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全年整合财政专项资金16亿元以上;规范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依法、依规、有效使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把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教育助学、五保低保、残疾补贴等各项救助保障政策精准兑现到人头,及时落实到心头。全面加强“四双”帮扶,落实“5天4夜”“三同一定”等规定,紧扣“三率一度”,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实、做深。注重动态监测,严格考评验收,加强退出管理,杜绝弄虚作假,防止数字脱贫。
(二)加快动能转换,打造发展新引擎
千方百计招项目,全力以赴扩投资,开放创新谋合作,夯实发展底盘,蓄足发展后劲,激活发展潜力。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项目的头号工程。继续采用全员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回归招商、重资产招商等有效方式,主动吸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项目。选优配强招商骨干,加强业务培训,增强业务素质。聘请招商顾问,试行招商外包,拓宽招商渠道,形成多元招商格局。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运行、会商、督办、考核等机制,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全年策划包装项目100个、引进项目50个、投产项目25个以上,引资到位35亿元,促成英威腾、菜大师、百草堂、医药中间体、山桐子油料加工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实施。
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全方位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库,向上争取棚户区改造、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建设等政策支持项目100个以上。建设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启动通用航空机场、南北水系连通、南环路等150个以上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续建宽界路、水向路、亚之洲等重点项目60个以上,新开工天泉路、鄂洪路、农贸广场二期、风力发电等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妥善化解牛头山、合和山、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困难,确保项目有力推进。
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许可权,创立行政审批“五个一”服务模式;推进审管分离,强化权责清单执行,最大限度精简办理流程,让审批多上网、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确保3月底“市民中心”投入使用。激活民间资本,用好用活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委托运营、股权合作等方式,以政府小投入撬动民间大投资,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力争落地实施一批PPP项目。盘活财政资金,按照“置换、处置、转化、剥离”的思路,通过预算安排、资产处置、以资抵债、债务剥离等方式,逐步消化政府债务,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效益,做大农投、文旅投、林旅投、润源、大成等国有平台公司。防范金融风险,加强政银企保四方合作,建立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发挥政府债券资金传导及联动效应,优先化解不良贷款,有效降低不良率;加快非法集资案件处置,严厉打击“老赖”行为,维护持续向好的金融经济秩序。
坚持把开放协作作为促进发展的活力源泉。主动加强与武当山、神农架等地的区域融合、协同发展,借力大景区、共享大资源、连接大市场。推动十八里长峡与神农大九湖、竹山堵河源、巫溪红池坝、镇坪大草原旅游互动、游客互送。推动竹房城镇带美丽乡村旅游市场共建、信息共享。积极与密云区、大冶市建立政务、商务等活动紧密型、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争取一批援建类与合作类项目落户竹溪。积极争取全省创新型县市区试点,推动创新发展。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招才引智,争取更多人才支持。
(三)优化产业结构,催生农业新活力
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基本方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产业融合,多业态打造,多利益联结,助力乡村振兴。
做大有机农业,优化供应链。大力发展有机种养殖业,鼓励建设差异化、标准化、规模化有机产业基地,厚养土地、特养产业、优养生态。支持5个乡镇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区;改造老茶园20000亩,新建茶叶标准化基地5000亩、中药材30000亩、高山蔬菜5000亩、魔芋85000亩、食用菌500万棒、油茶等木本油料10000亩、桑蚕2000亩、牧草5000亩、烟叶25000亩;确保粮食生产达65万亩、4.2亿斤以上。推进标准化万头养猪场、10万尾娃娃鱼生态养殖基地、3个畜牧养殖循环产业示范园建设;争创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生态产茶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推动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接二连三、隔二连三”全产业链融合。建立原材料产地初加工体系,逐步推进产地净化、分级、干燥、预冷、储藏、保鲜、预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高效对接。探索农业+互联网、农业+文化、农业+直销、农业+直播、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康养等产业融合新模式,培植可视农业、订单农业、创意农业、众筹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支持建设一批生态观光、农业体验、蔬果采摘、中药养生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
做优产品质量,提升价值链。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成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快检功能;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支持建设农产品物联网质量追溯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主要农特产品全过程、全地域、全品种监管到位,确保质量有保证、可追溯。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组织对全县粮油、茶叶、魔芋、蔬菜、中药材等5大类系列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品牌认证,以质检报告、品牌证书、优质产品增强消费者信任度、认可度和需求度,体现物有所值,实现物美价优。
完善经营体系,拓宽增收链。全面深化“三农”领域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用足用活深度贫困地区土地利用、耕地保护、地质公园建设等国土新政策。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资源向农村汇聚,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30家、专业大户150家。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支持农户以集体资源、扶持资金、个人资产、技术技艺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提高闲置厂房、校园、民居、烟棚、烟炉等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激活沉睡资源,用活沉淀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分享增值红利。
(四)提升质量效益,构建工业新格局
以园区、企业和企业家同步成长,激发工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带动全县支柱性、主导性产业发展,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促进园区成长。提升园区承载力。整合新老工业园区闲置资产资源,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和标准化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盘活“僵尸企业”,以存量换增量。提升产业集聚力。推进光伏、风能、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医药中间体、中药产业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及农特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培育百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华彬VOSS矿泉水项目投产见效,培育百亿元水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支撑力。创新服务、规范管理,推进园区与企业、企业与产业、产业与基地有效对接,鼓励产业集群内部供应链、质量、标准、研发一体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协作、配套能力,促进园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促进企业成长。强化创新驱动。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在信息化、智能化装备、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培植“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推进包装革命,支持企业设计开发更多契合产品定位、迎合消费需求、提升档次品位、体现差异特色、符合标准规范的绿色化、视觉化、个性化、规范化包装,树立产品中高端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要素促动。强化创新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优化技能培训和劳务中介服务,促进企业用工与劳动力就业精准对接,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题;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快盘活存量土地,有效解决企业用地难题。强化品牌推动。线上线下结合,政府企业联动,对已获批和新增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湖北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湖北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湖北老字号等知名品牌,加强保护、强化宣传、叫响品牌、做强产业、提升价值。
促进企业家成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规范的法治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贴心的服务环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监督检查等清单制度,强化市场协同监管,清除多重多头执法,减少干预企业依法经营活动的行政行为,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合法权益,让企业家能安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对企业家诚信经营的激励和约束,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让企业家更放心。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开展企业运营、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家更新思维理念、提升能力素质,让企业家强信心。
(五)打造全景竹溪,实现旅游新突破
全面推进“15315”计划,加快建设“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
完善功能补短板。完成导游词编写、导游队伍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制作宣传片、微电影、标识牌。发掘芝麻饼、浆粑馍、碗儿糕、甜浆饭等传统小吃,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培植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茶家乐等300家,发展绿色旅游饭店、文化主题饭店、民宿、露营等新型便民设施。建设中国中部地区自然水域垂钓中心,打造中国摄影创作基地。
打造景区创精品。“点”上出精品。立足产业特而强、动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加快推进汇湾贡茶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启动创建康养小镇、生漆小镇、互联网+农业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体验为活力,打造桃花岛等生态宜居“田园综合体”。实施美丽乡村“满天星计划”,每个乡镇建设1-2个示范点,实现“一乡一品、一乡一景、一乡一韵”。建成龙王垭、楠木寨4A景区,争创同庆沟、八卦山、岱王沟、天池垭、黄花沟、石板河、合欢谷等3A景区。“线”上提功能。推进旅游风景道、骑行专线、水上栈道、观景平台、木屋公园、生态停车位等公共设施建设,打造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等主题旅游线路。“面”上塑品牌。全方位、全媒体、多角度、多渠道宣传推介,举办国际木屋大赛、全国垂钓大赛、全国马拉松邀请赛、中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承办全省茶旅融合发展现场会、全市乡村旅游工作会。争创“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创建“中国蒸盆之乡”,擦亮“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旅游品牌,提升全景竹溪的美誉度和向往度。
互动融合提质效。推进茶旅融合,整合茶企、茶园、茶遗址,挖掘茶书、茶诗、茶故事,参与品茶、论茶、赏茶,使得茶农变茶师、茶叶变茶业、茶场变茶乡。推进林旅融合,充分利用十八里长峡、偏头山、八卦山等自然保护地,开发森林瑜伽、森林太极、森林度假、森林疗养等森林康养项目,让森林资源快乐“变现”。推进药旅融合,发挥竹溪“药材宝库”资源优势,打造教学实践、见习实训、科普示范、标本采集、药膳调理等中医药养生旅游品牌,完善“药、医、养、健、游、食”产业链。通过实施“旅游+”,实现旅游与新业态、新消费的对接互促、融合发展,努力把竹溪打造成为生态优美的观养秀丽地、环境怡人的居养清净地、有氧运动的动养栖息地、厚重人文的文养熏陶地、绿色菜肴的食养风味地、身心和谐的康养休闲地、亲情浓郁的乐养天伦地。
(六)强化农商互促,迈向电商新阶段
以提高农产品上行交易量为核心,实施农村电商“收获计划”,力争实现网络交易额4.6亿元,带动4500人创业就业,争创全国电商百强县。
强化公共服务。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完善农村电商全链条、全过程服务,在人才培训、营销策划、包装创意、检测品控、渠道对接等各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增强电商产业园孵化能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电商发展。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新增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00个,建立电商网货供应基地10个、电商网货供应示范点50个,培植电商示范乡镇3个、电商示范村20个。
完善公用设施。依据电商发展实际需求,按照“适用、够用、留用”的原则,有序推进电商产业园仓储、分拣、速冻等公用设施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乡村网货基地共享仓储,建设5个物联网追溯基地。
拓展销售渠道。继续加强与京东、阿里、赶街、邮乐购、淘实惠等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寻求更多优质平台入驻竹溪。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借助国烟、邮政、华彬等营销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实现特色产品与各类消费群体需求对接。推进自主品牌“老家商城”功能转换与拓展。利用大数据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指引,推动竹溪农特产品在各大平台实现整体营销突破。
深化农商合作。开展“电商扶贫优选农产品”评选活动,对全县农产品进行筛查,通过网络适销性评估,选取优质产品予以命名,形成统一品牌。细化支持政策,健全激励机制,力促生产企业与电商企业精诚合作,实现农工商、产供销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七)推进城乡融合,共建宜居新家园
坚持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形态与生态、硬件与软件并重,着力推进城乡互动互通、互促互融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精细化,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适。
深化“六城联创”。推进城乡、全域联创,深入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落实“街长制”,巩固创建成果,力争全国文明县城文明指数排名全市前列、国家园林县城通过技术评估,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集镇扩容,推进蒋家堰、水坪、县河、丰溪、向坝等集镇综合改造、市场建设。深入推进竹房城镇带竹溪片区建设,续建龙坝廖家岭等片区,新建中峰狄裕沟、县河白马滩、汇湾秦坪、水坪麻河塘等4个片区。
提升城市品质。规划引领“提档次”。坚持多规合一、多元融合,统筹推进总规、控规及专项规划有效对接,构建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统一的规划体系。完成2049战略发展规划、城乡总规修编及专项规划编制与报批,推进多规同步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控,确保规划严格执行到位,不断提升规划建设质效。内畅外联“通脉络”。加快北环路至武装部道路建设,打通关键节点,形成进城、出城循环线,完善城区红绿灯、循环岛、标识线,畅通道路微循环,新增一批停车位,城区出租车改革推进到位,让城市交通更便捷。加减结合“优空间”。推进新区扩容,老城减压,分步实施竹溪河南岸高桥至西关桥、三堰桥至跃进桥、妇幼保健院至广场公园等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西关街居民返迁。加快建设东城新区、九里岗公园、烧田小广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建管并重“增颜值”。抓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区主干道黑色化、背街小巷路灯亮化、公共场所绿化工程,综合治理东干渠、月弓池、地母庙周边环境,优化县城风貌。推进“智慧交通”“数字城管”建设,让城市管理更精细。
推进厕所革命。把厕所问题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全域推进小角落里的厕所大革命。全面消除中心城区旱厕,新建便民公厕50个。每个乡镇启动一个整村推进旱厕改造试点,每一个旅游景点至少建一个星级旅游公厕,推动各类厕所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和人性化服务。引导群众爱护设施、文明如厕,营造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探索建立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有序推进、永续发展。
完善乡村设施。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力争“十巫”高速竹溪段启动建设。续建、新建花桥寺至关垭段一级路、长龙路等8条公路。推进跃进二桥、兵营罗汉湾大桥等8座桥梁及王家山、古峰岭隧道建设。完成黄龙高速客运站建设。确保所有灾毁公路6月底前复建完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完成鸳鸯池水库主体工程,配套建设金铜岭水厂、供水调度服务中心,推进城乡水源配置与保护工程,提升安全饮水保障能力。实施电力提升工程,启动220千伏守金店变电站增容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满足光伏、水力、风能、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接入并网,推进35千伏葛洞至向坝双电源供电,保障华彬VOSS矿泉水全天候生产,开工建设汇湾和县河输变电站工程,完成110千伏金铜岭和35千伏双桥输变电工程投产送电,加快农村配电网改造升级,切实提高电网供电水平。实施能源信息覆盖工程,加快推进“十竹”天然气项目,启动5G网络建设,继续推进信息网络进村入户,实现行政村光纤和4G无线网络全覆盖。
(八)突出生态文明,厚植绿色新优势
构建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打造生态环境最优县。
标本兼治共护一片蓝天。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渣土扬尘专项治理,推进煤改气,PM2.5、PM10浓度持续降低,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力争在省市名列前茅。统筹运用改造升级、关停并转等手段,推进清洁生产,落实治本之策。
防控结合共保一溪清流。全面落实“河长制”,集中开展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启动龙湖湿地二期规划建设。完成东城新区污水处理厂、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厂全面运营。推进竹溪河生态修复、同庆沟流域治理和库区污染整治,建立常态化保水监管机制,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利民的水生态环境。积极争创“中国好水”水源地。
建管并举共守一方净土。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持续推进“三廊”提档升级,强化森林管护,保障森林安全,争创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县”。扎实开展“矿山复绿”行动和裸露山体修复治理,精准灭荒63000亩,营造景观林3000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470个地质灾害点的综合防治,建设高标准农田53000亩,石漠化治理15平方公里。
干群携手共建一个家园。弘扬绿色文化,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校园和绿色出行等系列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自觉行动。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快县河、天宝垃圾处理场建设,强化城乡垃圾、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农村沼气综合循环利用,争创全省农村能源示范县。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铁拳整治环境突出问题,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
(九)持续改善民生,增进群众新福祉
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政府的大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公平正义。
促进教育更加均衡、更有质效。加强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完成二完小、康家岭等25个中小学迁建、改建项目,加快推进密云小学、城关中学和蒋家堰中心学校等学校建设,着力解决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新建幼儿园6个,缓解学前教育入园难题,确保幼有所育。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加快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办好特殊教育。推行“双师”教育,建设“智慧校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确保学有所教。
促进健康更加惠民、更有保障。加强疫病防控,加快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和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建设,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60%。全面落实二孩生育政策,开展性别比综合治理。实施贫困人口孕产妇基本生育全程免费服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管委监管责任,推进县乡村三级建立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确保病有所医。
促进文化更加繁荣、更有活力。实 施“六个一”工程,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进无线数字化全覆盖,提升广播电视服务质量。加强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申报关垭遗址国保单位,修复敖宗祠,复建徐家大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四馆一场”建设,实现乡村少年宫全覆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
促进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创业400人、带动就业1500人;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吸纳大学生实习实训500人,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200人;围绕家政服务、竹溪厨嫂、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机操作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800人以上。深化与广东、武汉等地区劳务协作,完善劳动力招募、培训、对接、维权等服务机制,转移劳动力4000人。加强农民工工资拖欠专项治理,确保劳有所得。
促进社保更加全面、更有温度。推进五项基本保险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大病保险政策,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丰富保险产品,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完善社会福利和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加快老年养护中心、光荣院和7个乡镇福利院建设,新增床位400个,安置孤寡老人350人,创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示范点1个,确保老有所养。完善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机制,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殡仪馆建设,探索精神病患者管护办法,开展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等群体的心理辅导和援助服务,开设“亲情电话”350部,结对“爱心妈妈”1000个,每个村至少建5个邻里守望互助站,确保弱有所扶。尽力落实干部职工基本政策待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落实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房地产去库存4000套,棚户区改造3668户、危房改造2000户、所有受灾倒房户2月底前搬入新居,确保住有所居。
促进治理更加精细、更有效果。筑牢安全屏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打非治违”,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继续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机安全示范县”。深化法治竹溪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完善人民调解、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推行“网上信访”,实现“阳光信访”,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成“两所一基地”达标建设,强化国防动员和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十)加强自身建设,展现政府新作为
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迈步新征程。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状态干出新业绩。
坚持忠诚担当,建设责任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真正做到党委工作部署到哪里,政府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政府工作人员要对照“八个本领”的要求,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当好改革发展的主攻手,勇做追赶超越的排头兵。挑得起重担子,啃得下“硬骨头”,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低头,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强化“责任在我、发展靠我”的担当意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完善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使得每项决策都能汇民意、集众智、凝共识。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注重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让决策在制度内行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人民至上,建设为民政府。始终同全县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在一起,既要“心中装满百姓”,更要“裤脚沾满泥土”。以民愿民盼为努力方向、视民苦民痛为工作失职,从办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小事”入手,让惠民举措更有“力度”、发展实绩更有“温度”、富民答卷更有“厚度”。
坚持勤勉履职,建设务实政府。大兴落实之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持续增强谋发展、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能力,践行“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实干实为。每个事项、每件工作定标准、定举措、定时限,建立链条式、清单式、台账式推进机制,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化政策为红利、变蓝图为现实。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清廉政府。切实担起从严治政主体责任,坚决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执行政府工作五级廉政承诺制,加大对“三重一大”等事项的全程跟踪监督与管理,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坚持反腐“全覆盖、零容忍”,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强化警示教育,让公务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切实以政府的“清廉指数”提升人民的“满意指数”。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的蓝图已经绘就,新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气概,切实肩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溪的新征程!
名词注释:
1.“星创天地”: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旨在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方式,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低成本化、便利化和信息化。2017年“星创天地”进入中央一号文件。
2.“中国候鸟旅居小城”:又名“中国候鸟旅居县”,是气候生态环境宜游、宜居、宜业目的地的代名词,源于候鸟随季节与环境变化而在迁徙过程中选择最佳栖息地的自然规律与生存智慧。
3.林相改造:对林木的形态、种类进行调整和更换,以达到美观、经济、适用的目的。
4.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是指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共同负领导责任,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监督管理责任。“一岗双责”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业务工作职责的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和“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5.“河长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6.“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7.“两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及全民健身中心。
8.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9.“五大行动”:矛盾大排查大化解、安全大检查大整改、治安大整治大防控、开门大接访大稳控、维稳大督查大落实。
10.“放管服”:“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11.“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将由工商、质监、税务、人社、统计等多个部门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等证件不再发放。
12.“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3.“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14.“互联网+政务服务”:将互联网与政府的政务服务工作进行深度的融合,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15.“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16.“四双”帮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全称“双包双建双带双促”。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
17.“5天4夜”: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长、队员要真正脱产驻村,沉下身子,住在村上开展帮扶工作,不允许住在乡镇,每周驻村5天4夜,每个月至少在驻点村20天以上。
18.“三同一定”:精准扶贫包户干部定期到户开展帮扶工作,每季度至少要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天,每年不少于4次。
19.“三率一度”: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精准帮扶率,群众满意度。
20.行政审批“五个一”:一网覆盖、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次办结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
21.供给侧改革: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2.推进农业“接二连三、隔二连三”: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服务业是第三产业。农业“接二连三”指以农业农产品为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隔二连三”指农业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的新业态。
2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24.“三权分置”: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长期稳定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经营权可以流转。
25.“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26.“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7.“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8.“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农业和农村用地为载体,以农业+文旅+社区综合发展为模式,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地域经济综合体。
29.“满天星计划”:鼓励全县每个乡镇和农林场建设1-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2018年拟实施水坪纪家山、泉溪石板河,丰溪下坝、洞宾,中峰狄裕沟,龙坝肖家边,县河小田坝、丰香坝,城关新胜,天宝孔雀、葛洞、大桂,桃源瓦沧,蒋家堰踩新桥、蔓荆沟,汇湾秦坪,鄂坪唐家畈、上高桥,向坝高泉、花柳凸等20个示范点建设。
30.“十大专项整治”:市容市貌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整治、违法建设整治、“七小”门店和再生资源回收站整治、渣土运输和建筑工地整治、物业小区整治、环境污染整治、河道综合整治、“野广告”和户外广告整治。
31.8条公路:天宝至泉溪、鄂坪至洪阳二级公路、宽界路三宽段、水向路天瓦段、水向路瓦桃段、花桥寺至关垭段一级路、长龙路、宽界路鄂坪至泉溪段。
32.8座桥梁:高桥、跃进二号桥、西关二号桥、三堰桥、鄂坪鲜花大桥、唐家畈大桥、县河龙堰河大桥、兵营罗汉湾大桥。
33.“六个一”工程:编创一台山二黄大戏、制作一套竹溪民歌歌碟、推出一首形象宣传歌曲、编撰一套乡土作家系列丛书、创作一批歌舞书画精品、拍摄一部微电影。
34.“双师”教育:名师直播授课+辅导老师全程辅导。
35.“四馆一场”: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规划馆和山二黄剧场。
36.“打非治违”: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治理违规违章作业。
37.“两所一基地”:地面指挥所、机动指挥所、标准化疏散基地。
38.“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9.“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0.“八个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41.“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
42.“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