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以专题简报的形式刊发《湖北竹溪创新农村资源运管模式 激发乡村建设潜能》典型经验。该文介绍了我县在扎实推进共同缔造试点县建设中,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在38个村先行先试组建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建设“三库一池”全面掌握家底,创新运营模式,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思路,探索建立新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典型做法。
据了解,此前,由我县报送到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村级运管公司赋能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案例》典型案例,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司长聂新鹏的批示。聂新鹏司长在批示中指出,激活农村资产资源是推进乡村建设必由之路,要总结好各地经验,纳入到有关文件报告中。
6月16日,聂新鹏一行深入汇湾镇调研共同缔造工作,详细了解了“村级运管”模式、共享经济、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开展情况,希望竹溪县继续建强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大力发展共享经济,促进村集体经济提速,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黄娇)
湖北竹溪创新农村资源运管模式
激发乡村建设潜能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共同缔造试点县建设,在38个村先行先试组建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把村集体资产、扶贫项目资产、山场资源、人力资源、农产品资源等通过公司统一运营,吸纳市场主体、能人大户、乡贤人士参与村级运营管理,有效提升村级经济活力,带动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增强了地区和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一、建立“三库一池”,整合建设资源
一是建立闲置资源库。有效整合村内闲置资产、僵尸企业、废弃土地,将村集体山林、特色产业基地及脱贫攻坚期间的经营性资产等进行不动产登记,建立闲置资源库,通过“并购、划转、重组”等多种途径,撬动社会资本有序参与,盘活沉睡资产,激活生产要素,释放资源价值。
二是建立农资储备库。对村内农业生产设备、农业运输机械、灌溉抗旱设施以及化肥、农膜、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进行统计,建立农资储备库,统一由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调配使用,服务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三是建立人力资源库。将有劳动能力、一技之长和就业意愿的村民年龄、学历、技能、特长等登记造册,建立人力资源库,对长期居住人员进行乡村旅游、农味加工、餐饮服务、茶艺表演、环艺修剪、特色种养等各种职业及岗前培训,分人定岗,因需调配,按劳取酬。
四是建立农特交易池。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将村内的茶叶、蔬菜、水果、贡米、高山腊肉、包谷酒、土鸡蛋等待销售的农特产品进行收储,搭建农特产品交易平台,促进农特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按“4222”比例进行受益分配,村民收益占四成,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村集体各占二成,剩余二成作为村庄发展基金,用于村庄公共事务或公共设施建设。
二、创新“ 四种模式”,统筹推进建设
一是推行平台化公司运营。利用乡村资源禀赋,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新“政府规划先行+企业意向合作、政府幕后搭台+企业前台唱戏、政府审核把关+企业达标进驻”招商运营模式,开展“请乡友回家乡、请能人回乡村、请乡贤回故里”活动,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技术回乡。
二是推行协会化联合运营。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把有专长、有技能、有发展愿望的村民吸纳到协会组织,各展其长,抱团发展。村级运营管理公司下设产业协会、公益协会、建设协会、运维协会,让村民人人成为投资者、合伙人、“小股东”。
三是推行资产化合作运营。建立闲资合用的产权机制,深度挖掘固定薪金收益、零售变现效益、土地租金收益、公司参股分红等分配形式的潜力,实行“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合伙人+乡贤返乡自主经营”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让农民在农村变美、农业变强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 红利” 。
四是推行数字化智慧运营。运用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数字乡村+乡村治理+数字商务”系统,打造“大数据可视化+实时分账系统+智慧管理+智慧营销”的智慧运营模式,推动“ 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村庄+互联网”共生共融发展。
三、兼顾“三方利益”,共享建设成果。
一是培育发展动能,集体经济有活力。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整合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入股,培育“村集体+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市场主体+村民”的利益共同体,让集体资产增值潜力不断释放。
二是提升发展效率,市场主体有盈利。依托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招募合伙人经营,共建合作组织,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三是激发发展活力,农民增收有渠道。以共建共享、共富共赢为目标,推行“项目联推、人才联培、资源联享、市场联拓”,构建乡村发展共同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鼓起“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