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丰溪镇获悉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五万亩,其中黄连、独活、杜仲、天麻等中药材成分含量均高于国内标准。
我县地处北纬31度至32度之间,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占版图面积的70%,河谷幽深,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达到83%,全县中药材有1316个品种,其中名贵中药材15种,曾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黄连之乡”称号,是秦巴山区的“药材宝库”。
丰溪镇生产的黄连、重楼、独活、梭罗、天麻、玄参、苍术、葛根等中药材是地道上品,仅重楼就有7个品种,黄连有3个品种。
如何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我县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知名药企开展合作,采取得力措施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每发展1亩中药材,验收合格后奖补500元,对中药材种植基地、仓储、加工车间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县税务部门强化服务,主动上门宣传减税降费政策,农户自产自销的中药材享受免税,对专业合作社从事中药材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每年减税降费达2000多万元。今年以来,该县种植黄连、杜仲、七叶一枝花、黄姜、白术、玄参等中药材面积达15万亩,“野转家”中药材产量10万吨以上。
辽叶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区域覆盖丰溪镇17个村,社员120多人。目前,该合作社已形成供种、供肥、技术管理、收购、加工、检验和销售“六统一”机制,中药材产业年收入突破2亿元,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药材信息中心”称号。
我县以建设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打造“神农药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中药材种植追溯体系,让药企选购放心药材,制作优质药品。中药材溯源既提高了中药材质量,又给中药材种植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如今,我县1万多农户3万多农民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忙增收。
我县立足“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县”定位,加速“两山”转化,在产业发展中“寻机”,从自身禀赋中“挖潜”。围绕“全国康养旅居胜地”品牌创建,加快推进医、药、养、食、游、健融合发展。
初秋的我县龙王垭万亩茶园,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在平均海拔1000米的高山之间,游客或登高望远,或徜徉茶园,感受别样美景。湖北龙王垭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把茶场当景区来建,把茶园当景点来打造,建有观光游步道,还有体验车间、露营基地、文化广场,游人可以在这里体验茶的美味,也可以游览这里的美好风景。”做足“文旅+农旅+茶旅”融合发展文章,仅用3年时间,龙王垭茶场从3A级旅游景区提升到4A级旅游景区。
瞄准大健康产业,我县聚力打造大健康引领地、健康饮品供给地、康养旅居胜地,建设中国原料药生产基地、中国药膳产业发展中心、药食同源交易中心。如今,我县大健康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兴,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我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竹溪打造神农药谷、中国药膳之都,着力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水产业、新能源、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为‘建设示范区、建功先行区’贡献竹溪力量。”(周明鑫)